某市的大小河流總量超過300條,在具體的污水治理中,發現某河道支流的水質條件十分惡劣,水體已經呈現出了發黑發臭的現象。隨著城鎮經濟的迅速發展,該河道支流的水質問題越來越嚴重。本次工程主要致力于通過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對該河道支流的污水進行處理,以此來達到消除水質問題、凈化河道環境的目的。

一、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分析
在進行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過程中,由于所有的設備都處在封閉的地下箱體空間之內,不僅場地狹小,而且工序復雜,施工中經常會出現多專業交叉情況,所以此類工程通常有著比較大的施工難度。在具體的工程項目建設中,施工單位需要對污水處理廠的結構、建筑、電氣、工藝、暖通以及自控等很多方面加以重視,并通過科學的措施使其得到良好配合。這樣才可以全面提升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使其在城鎮污水處理中發揮出充分的作用與優勢。
二、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
在本次污水處理廠的設計階段,出于對當地河道支流水質特征的全面考慮,經過大量的分析和研究,通過小型的試驗和中型的試驗來進行工藝方案比選和驗證。最終將A2/O這一改良工藝用作本次污水處理廠工程項目的主要工藝,讓生物的除磷脫氧過程得到進一步強化。在去除SS的過程中,采用的是高效且先進的高效纖維濾池以及雙層沉淀池;在處理污泥的過程中,采用的是機械濃縮脫水一體化的處理工藝;在消毒過程中,采用的是紫外線消毒處理工藝;在除臭過程中,采用的是分區除臭處理工藝。
三、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具體設計
(一)總體設計
在本次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具體設計中,將河道自流法作為進水設計,通過合理的高程布置,以全地埋式的施工作為污水處理主要建筑物的施工方式。將水井配置在了進水端,同時讓進水端和該河道支流相連,通過截污干管將所有的污水都匯聚到處理廠。在進廠總管位置配置了DN1-800型號的進水安全自重緊急控制截止閥。由于污水廠建立在了該河流支流的下方,所以就相當于將該河段轉變成了懸空河段,河床底部的高程需要比建筑物頂板高程高出一些,地下水位也會相應升高一些。但是由于該河段的地質包括填土層、淤泥層、巖石層和粘土層等,所以施工難度也由此而加大。
(二)生化池設計
生化池是本次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項施工內容,其具體的施工參數如下:
在生化池的具體施工中,首先需要借助于PKPM軟件來進行支撐體系的驗算,然后根據驗算結果進行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縫隙處理為該項目施工中的重點和難點,通常情況下,每間隔25m就應該設置一個完全縫隙,并將其作為沉降縫和變形縫,以此來達到分解結構受力的作用。基于這一情況,本工程主要應用了后澆帶、引發縫、完全縫以及加強帶結合的方法來進行縫隙處理,并獲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
(三)臭氣處理設計
通過實地考察與分析發現,在該工程項目的具體應用過程中,臭氣的主要來源包括污水粗格柵、合流污水粗格柵、細格柵、柵渣輸送帶、儲泥池、曝氣沉砂池、污泥輸送機、污泥濃縮脫水機、卸泥間、污泥料倉、生化處理區域的缺氧段和厭氧段等。因此在具體的臭氣處理中,應該將除臭系統按照預處理區域、生化處理區域以及污泥處理區域進行劃分,并保障這三個區域的獨立性,讓每一個系統都可以單獨進行臭氣的收集和處理。在本次臭氣處理設計過程中,將各個處理構筑物的具體換氣形式作為依據,運用日本下水道事業團所設計的指南對各個區域除臭系統風量進行計算,具體的計算結果如下:
在預處理區域中,每小時的排風量為5900m3,每分鐘的排風量為98m3。
在生化處理區域中,每小時的排風量為83000m3,每分鐘的排風量為1383m3。
在污泥處理區域中,每小時的排風量為7500m3,每分鐘的排風量為125m3。
在整個臭氣處理區域中,每小時的總排風量為95500m3,每分鐘的排風量為1592m3。
同時,在本次的設計方案中,也對除臭塔進行了合理應用,除臭塔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塔體、補強鋼結構、格柵、填料承托臺、散水噴霧和散水管等,整塔的風阻在600Pa以下,可在設備運行過程中實現動力費用的進一步節約[3]。經實際應用發現,本次的臭氣處理設計完全達到了理想化的除臭效果。
四、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具體應用和處理成本分析
(一)具體應用
本次城鎮污水處理工程于2018年4月正式啟動,污水處理量在工程啟動期間實現了不斷增加,到2018年7月,該處理廠的污水處理量就從開始的每天10 104m3增加到了每天20 104m3。在該項目的啟動期間,主要的污水雜質和污染物去除情況如:
在該項目的啟動期間,SS的進水范圍是46-1536;COD的進水范圍是67.3-556.0;NH2-N的進水范圍是7.25-35.26;TP的進水范圍是1.28-5.98;TN的進水范圍是9.19-53.65。
在該項目的啟動期間,SS的進水平均值是228;COD的進水平均值是172.1;NH2-N的進水平均值是24.20;TP的進水平均值是3.39;TN的進水平均值是28.34。
在該項目的啟動期間,SS的出水范圍是1.0-9.0;COD的出水范圍是3.4-39.6;NH2-N的出水范圍是0.05-4.60;TP的出水范圍是0.08-0.47;TN的出水范圍是4.65-14.85。
在該項目的啟動期間,SS的出水平均值是3.4;COD的出水平均值是17.6;NH2-N的出水平均值是1.63;TP的出水平均值是0.33;TN的出水平均值是11.82。
在我國,SS的出水總氨氣一級A指標是10以下;COD的出水總氨氣一級A指標是50以下;NH2-N的出水總氨氣一級A指標是5以下;TP的出水總氨氣一級A指標是0.5以下;TN的出水總氨氣一級A指標是15以下。
經過兩年多的運行發現,雖然該污水處理廠并不能將污水總氨氣控制在A級標準,但是通過其實際運行發現,該處理廠在不額外添加碳源的情況下,也可以將TN控制在15mg/L以下,風險性非常小。
五、處理成本分析
在該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項目的具體設計和施工中,投入的總資金為3.06億元。在該項目啟動后的具體運行過程中,每立方米污水的處理成本(包含機械設備的維修費用)為0.39元,按照每天處理量為20 104m3計算,該處理廠每年的污水處理費用約為2847萬元。由此可見,該項目的污水處理成本比較經濟,
六、結語
本次主要對云南某鄉鎮河段支流的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工程項目設計及其應用效果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發現,該項目的建設與該河段實際的污水處理目標相符,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具體應用中發現,該項目雖然不能達到最佳的污水處理標準,但是收到的成效也十分顯著,且該項目的運行具有很高的經濟性。因此,將該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合理應用到該河段支流的污水治理過程中,可以發揮出良好的污水處理效果,解決該河段的水質問題,滿足污水處理需求,促進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點擊聯系銷售QQ